宫灯又称宫廷花灯,是中国彩灯中*富有特色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。
宫灯始于东汉,盛于隋唐,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,宫灯顾名思义是皇宫中用的灯,主要是些以细木为骨架镶以绢纱和玻璃,并在外绘以各种图案的彩绘灯,它以雍容华贵、充满宫廷气派而闻名于世。
由于长期为宫廷所用,除去照明外,还要配上精细复杂的装饰,以显示帝王的富贵和奢华。
相传,东汉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、统一天下后,为了庆贺这一功业,在宫廷里张灯结彩、大摆宴席,盏盏宫灯,各呈艳姿。“宫灯”之名,由此而生。隋炀帝大业元年正月十五,在洛阳陈设百戏,遍布宫灯,饮宴畅游,全城张灯结彩、半月不息。隋唐之后,每逢元宵节,家家宝灯高挂,处处明灯璀璨、人人提灯漫游,盏盏争奇斗艳。这种风俗,传至全国,波及海外。宫灯制作技术也由宫廷传入民间。
宫灯制作时工艺复杂,一般先以细木为骨架,做成八角、六角或四角型,然后在骨架之间镶以绢纱和玻璃,并外绘各种图案,一般形制较大,悬挂在厅堂梁上。
宫灯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,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。
关注官方网站